劳动经济
翻译样例中心 >> 经济翻译样例 >> 劳动经济
职业选择与发展一直是职业心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职业辅导工作的基础性研究。自从Parsons(1908)开展职业辅导活动开始,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形成了许多的理论流派。如Holland 的类型论[1],Super 的发展论[2],Lofquist 和Dawis 的个人—环境一致性理论[3]等。
其中,类型论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解决个人心理属性与职业要求的理想结合问题,并特别关注人生初期的职业选择;而Lofquist 和Dawis 从动态的角度,解决人在进入职业后的调适问题;Super 的理论则从发展的角度,对职业生活的全部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了宏观描述。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理论如Roe 的需要理论,注重人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强调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影响,进而对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本质上可归属于类型论。这些理论各有特点,对于丰富人们对职业的认识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人们也看到这些理论的不足。比如类型论虽然突出了职业选择中人的心理属性与职业要求的理想结合,但缺乏发展性;没有回答职业类型是如何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而且对职业选择时社会、经济等现实的制约考虑较少;另外,理论上,人有许多种选择,但事实上人为什么倾向于选择特定的职业,有时甚至根本未考虑其他可能的选择,对其原因缺乏交待。